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副大队长张国强被人称为北大保安队里“学历证书最多的保安”,从1994年起,他陆续拿下了5个学历证书。原本只有初中学历的他,凭借自学自考,拿到了本科学位,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,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。北大未名湖的湖光塔影,见证了张国强的漫漫求学之路。

相信知识的力量
张国强1974年出生于河南汝阳县十八盘乡汝河村。1990年初中毕业后,他开始外出打工。水泥厂、砂石厂、建筑工地,起初的两年时间里,他尝试了多种工作,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。1994年,他被北京市保安服务公司录用,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后,成为北大保安大队的一员。
1994年,那时候招保安对于身高外貌等条件还定得很高,张国强是凭1.75米的个头被文安公司招上。培训比军训还严格,半夜紧急集合迟到了,就罚沿操场跑十圈二十圈。张国强这一批同来的28个人,没几天就走了七八个人,一年之后,还能坚持把保安干下来的就剩下七八个人了。北京大学保安队管理特别严,工作任务也重,当时好多人愿意去个轻松点儿的地方,张国强倒觉得严格的地方对自己有好处。在北大校园,与他同龄的学子们在教室学习的场景,唤醒了他埋藏于心底多年的梦想。“小时候,上清华、北大就是我的梦想,”张国强说,“时间不等人,当这个梦想再次被点燃,我决定要抓住不放。”
得知初中毕业也可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,他就报了北师大的函授自考辅导班,拿到很多书和复习资料,准备参加自考。张国强觉得文科对开阔人的思路有益,又考虑到跟本职工作的相关性,他就报了北大自考的法律专业。
第一门考法理学,内容对他来说很生僻,他找来了本字典,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,使劲背,结果第一次考试就考了60分,刚好过线。到自考办拿成绩单那天,他觉得自己是块学习的料。接下来的两年,如果不在岗上当值,而且没被安排其他任务,他就埋头“啃”书本。就算是坐火车回老家时,他也拿着书在看。他最集中的学习时间是早上起床后、晚上临睡前,张国强挤出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,给自己定下了“每天必须学习4个小时”的目标。每天黎明、深夜或他不值勤时,同事们总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。疲惫没有阻止他追求梦想的决心。有一次考经济法的时候,他实在太困了,睡了20分钟又开始继续答题。“有时候看到同事们在业余时间看电视、打篮球,我心里也痒痒的,但只要想起自己在水泥厂打工时的情景,我就能咬牙坚持学下去。”张国强说。夏天太热了,他晚上跑到勺园的路灯下看书,路过的老教授说“小张真不错,好好加油”,他听到这温暖的鼓励,感觉就像打了强心针一般。
梦想可以更远大
2000年,张国强当了中队长,2006年,他竞聘副大队长。那时候,在17个报名竞聘的人中,他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,不管是答题考试还是演讲,或者几台摄像机对着他的面试,他都从容应对,发挥良好。这和几年前那个见人不敢说话的乡村青年比,简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。
就是在那个时候,张国强开始有更高远的梦想了。其实在那几年的学习中,张国强的观念早已变化,他想通过国家司法考试,但是,参加司法考试需要具备国家承认的法律专业本科学历,专升本是他需要翻过的又一道坎儿。
北大保安队的领导,得知张国强自学考试的事情后,非常支持,几次找他谈话,对他的自学之路予以肯定,并表示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,在学习中遇到任何困难上级都会积极协调,创造条件。北大保安队的大队长王桂明还多次在集体会议中表扬张国强,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,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积极的进取心。
把工作当成事业
张国强说,和很多北大、清华的学子比起来,自己的那些文凭实在算不了什么,但对自己来说,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,“重要的就是在学习的时候,你的思想改变了多少,视野开阔了多少,人就会变得跟从前不一样。”如今,他已是领导500多名保安的北大保安大队副大队长,他的语言表达、事务处理、组织和交际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,这些收获是他没想到的。随着职务的晋升,他开始着手保安队伍培训管理、重大安全隐患处理、大型活动安保任务等工作。
虽然持续的执着学习让他有了很多改变,但他认为,工作是才第一位的,“不能因为学习耽误工作,这是原则”。
2008年奥运会,张国强以北京体育大学奥运安保团负责人的身份,带领387名队员进驻奥运场馆。他的团队肩负着9个训练场馆、1个奥运之家、2个运动员公寓的安保任务,对他的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。在张国强的带领下,队员们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,张国强在这次安保工作中荣立“个人二等功”。工作中的张国强身先士卒,有时一天工作近20个小时,却从来没有叫过苦。每天早上5点多就出门,有时候忙到深夜才回家。由于工作出色,张国强多次获得北大和北京保安系统表彰。
“现在人们都在讨论中国梦、个人梦,我从事保安服务行业22年,我认为,能够继续为社会和人民的平安做出贡献,就是我的梦想。”张国强说。